六零年代好姻缘_分卷阅读3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 (第2/3页)

读书,一直懊悔不已。

可进了生产队,想再拿起书本可就难了。俗话说“过了那个村,就没那个店”了,他可是错过了最好时机了。

现在家里除了小禾,就剩下青良了。

督促着青良好好念书,可是他这个做大哥的责任啊。

这天下午,赵桂枝蹲在灶屋里烙了几张大饼,煮了十来个鸡蛋和咸鸭蛋,还装了一罐豆瓣酱,让小禾带着路上吃。还叮嘱青松,到了县里、省里要记得买碗热茶喝喝,这一路上干得很,可别上火了。

青松连声应着。

如果不是在外面吃饭得要粮票,他就给小禾买饭吃了,那样能吃得舒服一点。

柳晓静见娘忙乎着,也插不上手。

家里的这种氛围,令她感动。如果不是为了自我奋斗,一辈子跟家人呆在一起也不错啊。可惜,只是想想而已。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有多穷啊?

吃饭是不成问题了,可想吃得好一点却不大容易。更困难的是手里缺钱花,恨不得把一分钱都掰成两半来使。

与城里相比,农村实在是太苦了。

这时候,农业生产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可产量还没上去。国家还采取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和“统购统销”政策,农民兄弟们被牢牢地栓在土地上动弹不得。

外加上,现在不允许个人倒腾农作物,即便自留地里有些产出,也不能拿到街上去私自售卖。想换钱,就得交到公社代销点里去。可那价钱给得低啊,背着一大筐子东西过去,换来的钱还不够买块肥皂的。

村里人只好自己想法子。逢到镇子上赶集时,也有拿着东西相互交换的,大多是一物换一物,可还是见不到现钱。

这么一来,一家人要想出头,就得有个吃商品粮、挣工资的。

像村东头的柳婶子家,就是如此。

明山当兵去了,明丘和明兰招工去了县里,明亮走了,家里就剩下明霞自己了。

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可带劲了。

现在,明霞也鼓着劲儿,想念高中考大学。柳婶子在村子里也是横着走,每次见了娘,都呲牙咧嘴的,要多得意就有多得意,把娘气得不行。

现在她出息了,也算是给娘争了口气。

*

临到吃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