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410 农民 (第3/4页)
菜价和再高的大米并不是田间地头的粮食和蔬菜价格。这是个流通至上的时代,谁掌握了渠道,谁就能够有着绝对的发言权。像粮农统购统销的年代,国家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低于其价值,而卖给农民的工业品高于其价值——这就是所谓“剪刀差”。“剪刀差”实际上是一种“暗税”。农民向国家除了缴公粮、土特产乃至过年农民都舍不得杀的生猪都被各地的供销社收购走当成农民的“明税”,还上交了“暗税”。从实行统购统销到改革开放期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方式从农村掠夺了差不多七千亿元的总价值——这是九十年代的统计数据!只怕换算成现在的价值,早已不只七万亿、七十万亿都不止。除了财富,农村更有无数因为夸大产量。粮食被过度出口而导致之后三年自然灾害中饿死的冤魂!之所以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国家掌握着农产品销售的渠道。而今。这渠道放开了,但是农民却更是被隔离在了分享价值之外。单纯的农民并没有掌握住产品的渠道——除非你把那种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去销售的模式也称为渠道。单边信息导致的结果,使得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民无法获得相应的知识——哪怕只是农粮产品的价格。当城里的大白菜一块钱一斤的时候,有些运输不便的地方,这大白菜照样会烂在地里。谷贱伤农,菜贱伤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粮食价格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明明应该让农民都掌握的科学施肥。科学用药等知识了——除了作秀,哪儿有多少深入基层的农技工作者?就像县里的农技局,除了当初栽种果树时候有人上来指导过两次,等到果树全都栽种到位再就不见人影。后继应有的嫁接、病虫害管理,田间管理等g"/>本就没人来讲过——所有的技能和所有的风险,都只能由农民去自己/>索了。再就是大面积稻瘟病发病的那次来过人,村里再没见到过所谓的农技专家了。倒是有次自己跟村长去买农药,村长说的那个开农资店的老板就是农技局的在职职工。都是这样拿着国家的工资,从不给老百姓办实事儿的人居庙堂之高,何谈兴农?城里人受灾。会有国家救援,可惜除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