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姓李,名知昼 (第2/3页)
座的人确信了,此女在晏照夜心中非同一般。
李知昼闷头吃饭,她发现林府的饭食很合他胃口,林樾和晏照夜的往来她全听在耳中,她希望晏照夜只是顺杆而下,日后他离开的可能才大。
她怕晏照夜动了真情,以他的性子,真的会愿意放走她吗?李知昼不知道。
家中长辈不在,身为世叔,林邾总要表达一番关怀:“昀之儿时是林府常客,长大了却很少再来。玉娘是昀之的娘子,也尽管把林府当作家就是。”
平心而论,林家夫妻对晏照夜关怀备至,不比寻常人家亲叔叔差,晏照夜面上淡薄,其实他也把他们当做亲人。
“大理寺常有案子,待案子少些昀之一定再登门拜访。”
程宛和:“现在朝中无论是六部还是大理寺,都没有闲暇日子过。你们年轻人还是要以公务为重,不急于这叁两日。”
晏照夜:“是。”
寒风吹进屋子,顿感凉意瑟瑟,华岁默默关了窗户,又做回沉默的侍者。
碗筷撤下,宣告着这顿宴的结束。
林鉴安提起兵部乱象,苦恼不堪,他只是个小小兵部员外郎,主要事务根本不听他的。
官场总是关系错综复杂,各种事情错节盘根,纵然林鉴安有宏图大志,也只能落得个有心无力。
人情场上滚了一遭,他更佩服父亲在朝中安然无虞二十年。
李知昼对林鉴安絮絮叨叨说的什么调兵,罢免不感兴趣,两杯水下了肚,他还在讲。
从不拐弯抹角的程宛和早就烦了官场上的这些腌臜事,她打断林鉴安的话:“你们在这聊国家大事吧,我和玉娘出去走走。”
身为一家之主的程宛和发话了,未有人敢不从。
李知昼感激地望向程宛和,她再听下去就要无趣到发芽了。
宝月楼前是一片湖,湖中是残荷枯茎,踏过石桥,湖中心有凉亭。
程宛和:“玉娘,你是何方人氏?”
李知昼答:“晋州人氏。”
晋州路途遥远,有许多人未曾踏足过京城,程宛和又问:“那你家中父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