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为家_分卷阅读20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02 (第3/3页)

使用的时间就是两年内。“行,采购一批药材,送安济坊去。”吴有为道:“既然送了,那就再送十只光猪,以及新收回来的粮食的四分之一,送去给居养院;咱家盖房子不是有一些好木料么?送去漏泽园,再各家送上一百两银子。”

“这也...太多了吧?”林素管家觉得做好事不用这么拼吧?

“不多,我这一年福气多多的,分一些出去,求个善缘。”吴有为道:“听我的吧。”

“好吧,我这就去安排。”林素管家点了点头,他也觉得老爷的福气不小,自从出孝之后,他来了家里,老爷这运道杠杠的。

吴有为摸着下巴看树荫下已经打苞要开了的菊花。

古代的统治者为了标榜自己施行的是仁政,大都会对社会上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照顾,而且出台了相应的救济政策和具体措施。

时代不同,措施有别,可谓五花八门,但是这些做法,的确给那时的流浪乞讨人员极大的帮助,帮助他们当中不少人度过了饥饿和寒冬。

这种行为一直到唐朝才形成专【门的机构。

后来经过北宋、南宋和元朝的完善,到了明朝,已经有了很细的分化。

一直到明朝,这种机构已经成熟,英宗天顺元年间就下诏,要每县设养济院一所,支米煮饭,日给两餐,器皿、柴薪、蔬菜等均由政府设法措办。

有病的拨医调治,死者给予棺木安葬。

天顺六年五月,责成户部在顺天府大兴、宛平县设养济院各一一所。

于是就形成了一定的区分细化,场所都是有名字和规制的...。

养济院就是收留孤寡老人的地方;

育婴堂相当于现代的孤儿院;

安济坊是免费看病、收留病患的地方;

居养院收留的都是穷苦的流民、灾民;

福田院则是各地寺庙所设,收留般老幼贫疾之人;

漏泽园,创始于宋元丰间,立为埋葬之所,取泽及枯骨,不是有遗漏之义也。

明初,朝廷令民间立义冢,收敛四野骸骨孤魂。

到了天顺四年,英宗令郡县皆置漏泽园,使人入土为安。

这相当于国立的慈善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