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6 (第2/3页)
他事前没和封淙商量,封淙会生气是自然的。他在等待封淙的质问,封淙却扯起嘴角笑了笑,抱臂看着他,仿佛在等他自己坦白。元棠心里叹气,说:“我觉得三哥的顾虑有道理。”他将自己心里分析的明白告诉封淙,封淙一定也清楚他们在京城的处境,只是感情上始终无法扭转。“有道理也用不着你去东宫。”封淙说。“怎么用不着,我才是最合适的人。”元棠说,“若是你和太子走得近,陛下说不定又要猜疑。”“他何时没有疑心,难道我怕他猜疑?”“但是我怕。”封淙一怔,元棠继续说,“这里不是霁飏,咱们没有兵马,在朝中没有倚仗,陛下虽要用你,却不可能信你和我。”封淙的目光软下来,最后叹气:“我没考虑周全,早知道不让你一起回来。”“留在霁飏我只会更怕。你不喜欢太子,我在东宫可以帮你联络东宫的消息,我们共同进退,不要生气了。”封淙有些懊恼,“我……”他半是无奈地说:“我不是生气。”元棠对他笑道:“只要不生气就好。”封淙不会真对元棠生气,只是难以放下戒备,他在襄京失去了最亲的父母,曾经在这里开始数年被禁锢的人生,如今又与最重要的人回到这里,但是看见元棠的笑容,他心中的烈火也渐渐回到平和宁静之下。第75章平乱皇帝不仅赏赐了府第,还赏赐了两百奴仆,封淙到了便可住下。元棠到东宫领职前,和封淙去桓王府拜访桓王。桓王回京后不在朝中理事,领了太学的教职荣养,虽桓王的身份清贵非常,但是京中太学长期不兴,自几年前皇子入学听讲之后又渐渐荒废,学生或各回各家或另谋出路,桓王空领教职,终日却闲散无事,朝中之事又插不上手,颇为烦闷。封淙和元棠上门,桓王拉着两人喝酒,说起北晟的战事和南夏朝堂,感慨良多。“我此生空有挥鞭望北之志,却固步于江水之岸十几载,倒不如你们少年意气。”桓王自斟自饮,对月怅叹道。当年文熙太子举荐桓王时,桓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