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5 (第2/3页)
,徐秀心中的底气,却又不足了,话到出口,才由不得他不谨慎。每一次送邸报来的时候,徐秀都会第一时间翻看,他需要知道朝廷的安排,因为收税的日子快到了,如果不能落个减免,最起码也得给一个延后交税的说法,不然这日子就更难熬。巡按御史已经将东南的情况上奏了朝廷,可只有上知之三个字,也就是皇帝知道了。徐秀遗憾的道:“看来一切就等着秋收的情况,朝廷才会给说法了。”转过头对老秀才道:“先生,恐怕华亭也难熬啊。”老秀才点头道:“来信了。”虽说父母已经先去,可小贞村还有他诸多的亲戚,特别是伯父,虽然不苟言笑,却十足给了自己足够的方便。读书的钱,可都是徐辉父亲的支持啊。摇头,他无法再等待朝廷的消息,现在就算及时下雨,也没有多大的可能挽回农田的损失。田里一撮就碎的庄稼看的他心疼。古代科技远远不如后世,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更是聊甚于无。全靠着平时各村各里的里仓存储应对,可江宁连续两年招灾,谁都知道,那里空空如也。徐秀写起了文书,南京城有的是粮食,他需要南京的支援,作为辖县,他有这个资格去提这个要求。然而恳请南京粮储支援江宁,目前只能是徒劳,波及东南的大旱,目前没有看到停止趋势,任何一个有关负责的长官,都不敢轻易的就打开粮储的大门。不光徐秀看的明白,任何有点观察能力的官员也看的明白,甚至各大商贾,各王公贵族,各地主土豪,也都明白,歉收一定,绝收不定,那么现在,谁还敢轻易的放粮呢?不偷偷的购买粮食等着大发一笔,都不好意思说话。江宁县的情况,也只能是自理。徐秀收到回文,到是温和,言说东南大旱,朝廷赈灾,最大的可能就是从南京城粮储调拨,到时候支援整个东南,自然会有江宁县的一份,稍安勿躁即可。如此,江宁县也不好多说些什么。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徐秀道:“梁县丞。严格关注城内农田交易的情况。”自从先前发现江宁县少了一万多户,也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