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9 (第2/3页)
br>缙绅大户收租的时候,要么收银子,要么收米粮等实物。在宣德、正统年间主要的交易凭证是布匹,成化、弘治期间用的是各种样式的花银,还有银珠等特殊物品,作为百姓之间持有的钱币。虞璁听到这里,皱眉道:“既然说要用银,为何又遮遮掩掩,交换些银钗银珠?”“陛下日理万机,恐怕有所不知。”戚灵不疾不徐道:“洪武三十年曾经出榜昭示天下,只许用钞,不许用金银交易,一旦被发现不但会被抄家,全族都可能被贬至塞外。”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皇帝心想老朱爷爷真的是越搞越乱,无奈道:“如今朕看见有细丝纹银交易往来,可是怎么也不流行?”百姓们现在买卖交易的时候,根本没有固定的通用货币,全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陛下,因为白银也有造假的情况。”戚灵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身后两个负责记录的文官不由得一震,生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问题是虞璁是支付宝用惯了的现代人,现在出门游玩也是虞鹤陆炳负责掏钱,哪里了解这么细节的东西。他反而心里生出几分好奇,挑眉问道:“银子怎么造假?”“有好几种,可以在银中兑了水银,让银子加重,”戚灵也不怕得罪谁,只坦率道:“也有奸商在银钱面上撒上铁沙,在四角钓上铜,甚至在银钱旁边烫一层锡。”“不对啊。”虞璁听到这里,心中疑惑更深:“那宫中熔铸的通宝铜钱,又流通至了何处?”戚灵思索了片刻,只不确定道:“微臣在衙门里当差一年,大致听说了些。”这朝廷里虽然有正规发行的嘉靖通宝,但是基本上都流入了皇族宗室,前后流通不过方圆两千里,到了山东那边都已经是银钱杂用了。虞璁听完了大致的情况,忽然明白了一个事情。历史上的明王朝到了这个份上,已经是靠昔日的底蕴吊着一口气了。“黄公公,上茶。”他沉默地喝完一盏茶,半晌都没有开口。很多问题的背后,在最深层次里,都是经济问题。大明朝哪怕连着三代都是穿越者执掌,都未必能建立所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