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7 (第1/3页)
情思重新躺卧上了榻……第一章萧宸并不是第一次来到瑶州。瑶州位在昭京以东、地处中部偏南,是一方在棱江三大支流──昭江、岐江、屈江汇流冲积而成的平原,也是大昭中部重要的产粮地带。惟因春夏之际水气丰沛,往往于地势较高的昭江、岐江、屈江等三江流域形成暴雨,以至于瑶州自古时有汛情。直至大昭立朝,太宗、世宗两任皇帝先后费了大力气加以整治,才让瑶州真正成为了一方得以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地土。事实上,康平之乱时,京城陷落、大半国土沦于北雁之手的大昭朝廷之所以能在退守昭京后迅速稳定下来,甚至有足够的粮饷支持后期的北伐,瑶州这个「粮仓」绝对功不可没。萧宸此前离京历练时,足有两年多的时间都是耗在旅途上、由沈燮领着四处游历探访的。沈燮带他出行的目的不在游玩,而在于见识整个大昭的人文水土,用最直观的方式去了解萧氏经营了七代之久的「天下」,故山川丽景虽也时有所见,可看得更多的,仍是那些与民生军事牵涉甚深的风土。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瑶州。康平之乱时,瑶州虽因地处偏南而未经战乱,但当时整个朝廷南迁至昭京,许多流离失所的北地百姓也随之涌入,自然给瑶州当地的居民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如非虎视眈眈的北雁让本地人和外来者生出了同仇敌忾的情绪,康平之乱也仅延续了十年光景,只怕双方的利益冲突与矛盾迟早会扩展成流血冲突,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其后,康平之乱弭,朝廷在萧琰的坚持下迁回了盛京,那些举族南迁的世家大族和黎民百姓自也跟着迁回了故土,只有少部分因战乱而成为孤家寡人、或已同当地人成家立业的选择了留下。因瑶州在政治经济上的重要地位,度过了隆兴初年以蓄养民力、恢复民生为主的政策阶段后,萧琰便将心思放到了河工上,不仅年年遣人疏浚棱江淤泥,前年更费了不少钱粮重修瑶州大堤,确保瑶州「粮仓」的地位不至于因汛情受到影响,从而「广积粮」、为日后必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充足的准备。自世宗年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