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第22节 (第2/4页)
又不是在屋子里种,谁都能看。 挑水的时候过来看一眼。 休息的时候过来看一眼。 就连吃饭,都乐意捧着海碗,坐到田埂上吃,边吃边琢磨为什么能长得这么好呢? 甚至有那闲的,都押起了注,赌顾家田里亩产能有多少。 不过没多久,这热闹就散了一半。 天一日日热起来,今年格外奇怪,雨水下得很少,近些日子,更是一滴雨水都不落,偏偏还遇上麦穗最需要水的灌浆期。 村里人不懂什么灌浆期,但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告诉他们,这个时候的小麦就是要多浇水。 若是没有足够的水,最后就算没有枯死,产量也会大幅度下滑。 他们可不是靠粮食挣钱,他们是靠粮食活命啊! 永河村不缺水,附近有河,听说是从一条大河中分出的支流。 有了这条河,村里人都不用担心小麦因为没水干枯死,可小麦正是需要水的时候,天不下雨,就要用人力来补。 这些日子,永河村的村民,纷纷去河里挑水来浇地,河距离并没有太远,可也足够累人。 一亩地有一个半篮球场那么大,靠人工担水回来浇灌,简直能把人累死。 肩膀上薄薄的扁担,压着沉甸甸的两桶水,一来一回次数多了,能把肩膀磨出血来。 多来两趟,汗水便直往下淌,浑身就湿透了,脸也晒得黝黑发红。 更难受的是,汗水浸润到肩膀的伤口,就是一阵连绵的刺痛,每走一步就是折磨。 短短数日,附近的村落都哀声一片。 “疼疼疼,你别抬我胳膊。” “嘶——轻点。” 顾大根也没能避免。 回到家揭开衣服,肩膀上就是红肿磨破的一片。 顾璋只看过一次,就心疼了。 他还特意跑去河边看过,也许是为了安全,永河村和附近的村庄,都建立在地势较高的位置,不可能挖沟渠引水过来。 这两日,他翻出家里去年秋天去山里采摘晒干的绿豆,又兑换了些甘蔗一起煮。 煮好了之后,又将煮过的甘蔗扔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