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230节 (第4/5页)
,学会了冷静客观地看待世界。” “自然世界不再是人生的模板,反而成为人们试图理解、掌握和改造的对象。大家也明白了过来,科学与人生意义没有任何关系,他并不提供对人生意义的答案。”1 它就是客观存在的。 即使道最后,一切可能的科学问题都找到了回答,这些答案也完全不会触及到人生问题。 明朝。 孝宗,弘治二年。 一个年轻人正对着一堆竹子发呆。 他叫王守仁,本来呢,是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来拜访著名的理学家娄谅。 王守仁生性聪颖,如今最流行的是朱熹,但是他对朱熹的理论又表示存在一些疑问,便来向娄谅讨教。 一番讨论之后,娄谅给了他四个字: “格物致知。” 娄谅道: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它们的运行都有着自身的规律,只有做到了格物,才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王守仁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于是,回到家之后,他就开始对着书房外面的这从竹子开始“格物”。既然世间万物都有“理”,那这从竹子肯定也有理。他总能摸索出点啥吧? 可是,格了六七天了,王守仁觉得自己一无所获。 竹子还是那堆竹子,也只是竹子。他的妻子过来看他: “可有收获?” 王守仁长叹一声,沮丧的摇摇头: 4;不知是我愚钝,还是朱熹之言,实在是有着谬误。他这番话放在外面,绝对要被士人们大批特批。这时候,仙画开始了。 听了这位专家的话,王守仁的眼睛慢慢的亮了起来: “从自然中抽离出来,学会了冷静客观地看待世界…… 这些话语像是重锤一样,敲击在他的心上。 王守仁倏地站了起来,因为几天都在格竹没怎么吃饭,头晕眼花,在妻子的搀扶下这才站稳。但他顾不得这些,开始激动的来回踱步: 有道理,有道理!为什么,这些世间万物之“理”非得和人生的意义联系起来呢? 它就不能是客观存在的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