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妮日常_分卷阅读4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7 (第2/3页)

r>记录本上写的其实很简单明了,可班尼读了几遍,发觉自己愣是看不懂这些单词组合在一起的意思了——

[宝宝心理治疗记录册。记录人哈皮·霍根]

[事故前]

[姓名:班尼迪克·罗杰斯。]

[年龄:八岁(实际未知,猜测两周或者更多?)]

[依恋类型:____]

[幼儿气质:____]

[人格类型:____]

[性格特点:情感封闭,冷漠孤僻,习惯疏离抗拒他人,毒舌(怀疑是斯塔克家祖传),其实是个心软又喜欢人亲近的孩子……(性格的观察口述由队长提供。)]

[事故后]

[姓名:班尼迪克·S·佩珀·斯塔克。]

[年龄:十八个月]

[依恋类型:安全型(托尼提供)]

[幼儿气质:____]

[人格类型:____]

[性格特点:活泼开朗,非常擅长撒娇(班纳博士提供)]

[实验结果:成功!(也是托尼提供)]

空着的地方都是没有填上的,整份报告只有性格特点那一片写的密密麻麻,其他的都有大片空白,甚至看起来很不专业。所以哈皮才愁眉苦脸的咬着笔盖,绞尽脑汁的翻着厚书查专业单词的分类,嘴里念念有词:“……依恋关系,依恋……”

他找到了!

一头雾水的班尼同样渴求的把小脸凑了过去,一大一小眼都不眨的看向了书页。

……

依恋关系,在儿童心理学上来说,是孩子一两岁时和亲人之间建立的重要关系。会影响接下来人格的形成,是可以影响到人一生的东西。

当孩子的情感渴望都得到满足时,他会顺利和妈妈(或最亲近的人)建立关系,成为健康的“安全型宝宝”,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开朗活泼,情绪积极。

如果这段时间孩子的期待得不到满足,依恋关系会变得不良甚至完全没有建立。当他们的潜意识中无法对亲人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就会成为“回避型宝宝”。因为得不到关怀,所以慢慢变得无所谓,不再期待爱,就不会受伤。甚至假装自己不需要关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