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44 (第1/3页)
殿中议事的朝官中,都不乏不睦陆辞者。连他们都在斟酌过后,选择赞同陆辞等人所言——如此足以证明,郑戩所言看似美妙,却不过是空中楼阁,并不了解边民详况。只是建一座城而已?那可是劳民伤财,徒增变数!郑戩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友人见他根本没听进去,无奈一笑,也不好多劝,告辞归家去了。接下来的数日里,郑宅前堪称门可罗雀,正显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郑戩怨恨于陆辞势力如日中天、无人敢出头迎其锋芒,却不知阙中早已是暗流涌动。哪怕缺了郑戩那份,御史们弹劾王韶未得诏令即私自调兵的奏章,早已在官家案上堆积成山了。小皇帝却是厚颜无耻地使出了万能的“拖”字诀——口中嗯嗯啊啊,却全都压下,暂不处理。不论是陆辞还是寇准,即便明知王韶所为过于冲动,但更能由此看出其为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既可精准地判断、掌握战机,还拥有为大局不惜置己身于险地的魄力,更有速战速决的本领。真要说来,当初陆辞尚在秦州时,也曾在未得军令的情况下亲赴险境,凭少量兵马牵制夏兵,这才有了那场大胜。王韶不知道的是,正因这份战略意义上的不谋而合,即便陆辞与寇准此时相隔千里,仍不失默契,决意联手保住他。不管王韶事后将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是受惩处还是嘉奖,在这关键时刻,都容不得这员智将的缺席。将在外,最惧不过君王猜忌:御史的万字弹劾文书,都抵不过君王的一缕怀疑来得致命。在众人眼中,陆辞与王韶称得上有几分上下级和举荐的情谊,为其辩护的可信度总得打个折扣。对寇准而言,则无这份顾虑。对一些官家压不下去的当面发难,他都坚决予以还击,凭犀利唇舌说得对方哑口无言。而每当官家受质疑多了、忍不住心存疑虑时,也是寇准据理力争,挺身而出为王韶辩驳。陆辞亦是不惜以秦州私自发兵之事为引、向赵祯打起了感情牌。他在奏折中直言道,身处边关,是既难知庙堂之事,亦无法为自己及时辩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