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14 (第2/3页)
/br>陆辞无奈摇头。早在晏殊被委命做秦州知州时,他就猜到,以两人鲜明‘对立’的做派,早晚会有这么一出。这次之所以未真正爆发冲突,无外乎是秦州的守卫还不至于让晏殊深感不安、非硬留下狄青不可;也是因为双方多少都看在他的面子上,忍下了脾气和不满。这还不算什么,更令他担忧的,还在后头。作为这次西线总指挥的范雍,于朝野上下的举荐下走马上任,可谓‘众望所归’,却是个再典型不过的‘儒人’:从无武功建树,于兵戎之事的粗浅了解,远不及对诗词典籍的精通。对凡事求稳妥的儒臣,与渴望建立军功的武将的雄心壮志,注定要产生剧烈冲击。而这种冲击所导致的结果,便是远伐的宋军将缺乏统一的意志。要么是眼睁睁地看着战机被荒废,庸碌无为,甚至错判战局,战死沙场;要么是将官违令而行、不令而行,自行其是,之后要么迎来秋后算账,要么上下混乱不成体统,战略得不到正确的执行,一败涂地。除非……陆辞叹了口气,深刻地感受到了自身的无能为力。具体的点兵点将上,连皇帝都不能为所欲为,更何况是他一资历最浅的区区参政呢。除非范雍是天赋被埋藏多时的天纵将才、或是他运气绝佳,又或是蕃军骁勇万分、一路摧枯拉朽,无需他们锦上添花……不然诸多弊病的逐步暴露,都必然会让这支本就因远征而忐忑不已的宋军蒙上惨重代价。对于在唃厮啰的统领下的这支蕃军,所拥有的远征能力究竟有多强悍,可未曾经受过任何考验。仗地利之便守城,与远征夏国城池的难度,绝不可相提并论。对于已然出发的西军,他除了眼睁睁地看着、等待结果外,就只有寄希望于最大的变数——他的小海棠,以及以他为首的、包括杨文广、高继宣、张亢等一干年轻儒将身上了。而对于秦州的守备,他却可做些运作,至少宽了小狸奴的心,也护住毫不知情的秦州百姓。陆辞凝神细思,良久,提笔点墨,笔走游龙下,一篇奏疏便跃然纸上。翌日早朝时,陆辞不急不慢地跟在张士逊后头,走向官家,将奏疏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