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5 (第2/3页)
青们虽然少有能精通干农活的,但是一个个的家里还真有钱。如果和知青结亲,那能得到的聘礼或者嫁妆还真不少,即使知青们不算能干,好像自家也并不吃亏。不过这热度没有多久就过去了。归根到底还是那个原因,知青和当地的文盲村民有观念和文化上的壁垒,知青们即使过得不太好,也不大可能瞧得上刘家村这些既穷又没有文化的村民的。刘家村像是大队长家,还有刘山家这种经济宽裕的家庭并不多,更多的人家都是拖家带口的一大家子人,哪怕有能干的年轻人,家庭的负累也不少。虽然知青们也不是个个都努力上进,也有像苏玉这种好逸恶劳的,但他们想要在当地结婚,至少也要选择县城里的人,能帮他们在县城安家,甚至调到县城去工作的,才是上上之选。像是苏玉想在本地找人结婚的时候,她在县城里没有什么关系,也找不到县城里的工人结婚。至于刘家村的年轻人,她统共也就找出了刘建军和刘山两个家庭经济条件合适的年轻人。现在刘山结了婚,那么村里也就剩了一个刘建军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可是刘建军长得矮墩墩的,虽说是村里文化水平最高的人,其实也就是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在知青们面前实在不值一提。而且刘建军因为他爹是大队长,平时颇有些高傲,一心想娶个城里的姑娘,还想去县城里当工人。他平时并不爱下地干农活,别说养活自己和媳妇,他现在都靠爹妈养活呢。现在又不是封建世袭的社会,刘建军他爹是能拿工资补贴的生产大队的大队长,但是刘建军自己将来不大可能也能当上大队长。就凭他那高傲瞧不起人的性子,以及很少下地干活的作为,在刘家村就不能服众。所以综合来说,刘建军个人的条件也说不上很好。若不是他爹手里攥着推荐参加教师考试的名额,刘建军上一世是绝对娶不到宋芳芳的。至于村里其他的年轻人,在婚姻之事上,的确是没有什么优势。和村里的人结婚,知青也不能不干活,也不能比现在过得更好,甚至可能因为在乡下结婚而永远没有回城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知青们宁愿在内部解决婚恋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