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6 (第3/4页)
可人由衷赞道:「老爷之言大善,国朝百余年来未有因文字获罪者,先帝 时又曾颁,不因言杀人载有明文,岂可因一车霆而开此风。」 *** *** *** *** 这话还真不是可人姑娘洗白大明朝,明朝皇帝从朱元璋到朱由检对书籍印 刷和文化传播都持开明态度,更别提什么文字狱了。 清人赵翼在中摘引,说杭州教授徐一 夔上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其中「光」、「圣」 等字眼触动了曾经当过和尚的朱八八那脆弱的小心灵,结果马屁没拍好被咔嚓 了,可实际上朱元璋人都驾崩了,那位被砍了的徐一夔还在活蹦乱跳的当官呢 ;另外一位名僧来复被杀是因为卷入了胡惟庸谋反案,而不是写个「殊」字, 被扣上了「歹朱」的罪名;至于帝王名讳,单书一个字不算犯忌,而以大明皇 帝取名字的生僻度,想触忌的机会基本没有,到了明末特别是末尾那两朝倒是 出现了避单字讳,不过总体而言,按明人沈德符的话来说:避讳一事,本朝最 轻。 当然,大明朝二百七十六年也不是一本书都没禁过,总会有大臣跑过来说 某某书怎么怎么不好,比如、之类的黄色书籍,士子 不读圣贤书全抱着这玩意交流,得禁;山东一帮农民跑梁山上求招安,还不是 看看得,必须禁;明朝皇帝大多耳根子软,禁就禁吧,不过禁得效 果怎么样不过问,作者和书商也不追责,没多久那书就重新开始刊印,价格还 涨了,禁书么,多好的噱头,这和大清禁书的时候各种本得面面俱到,抄完 了本家还得记得把亲友四邻也搜一遍得心思缜密相比,天差地别,不啻云泥。 在这种开明风气指引下,大明朝中后期的出业呈井喷式发展,有功名的 没功名的,当官的在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