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一章 不忘本 (第3/4页)
是兴王府上贡的贡品,您不想私卖,也不能把秘方交给朱家啊……朱家赚钱,对您有好处?” 朱浩笑道:“做人不能忘本,我就是这么个实在人。” 苏熙贵差点儿一口唾沫喷过去。 你跟我讲不忘本? 朱家在你手上吃了那么多亏,别人不知道,我苏某人岂不一清二楚?就说你夏天施计,把货栈转租朱家,让朱家仓房受淹,赔了那么多银子,这就是你不忘本的表现? 有阴谋! “朱小当家,不如……您指点一下,鄙人实在不明白。” 苏熙贵拿出虚心求教的姿态。 朱浩起身道:“苏东主,要说呢我最近挺忙的,没时间长久招呼您。哦对了,您可有草棉的进货渠道?我这边弄了些纺纱机和织布机出来,需要大批草棉,最好有长期稳定的进货渠道。” 华夏历史上,棉分为丝绵、木棉和草棉三种。 丝绵由蚕丝所制,属于华夏地区的特产,自古有之。 木棉,又名红棉、英雄树、攀枝花,是落叶大乔木,所产之棉多用于被褥、衣服等填充物。 后来人们平常意义所说“棉花”,便是草棉。 草棉于南宋末年,也就是十三世纪中期传入内地,有北道和南道两条途径,即西域和澜沧江流域,到了大明正德年间,在华夏传播已超过二百年历史,从元朝棉纺家黄道婆积极推广纺纱机、织布机开始,草棉慢慢进入寻常百姓家,元廷曾设立“木棉提举司”,从民间征棉布。 草棉在华夏的推广,更多是明太祖朱元璋所下政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自此草棉逐渐在各地取代桑麻,成为排名第一的经济作物。 到明朝中叶,穿草棉所织衣服已成为普遍现象。 但一年生草棉多种植于江南等地,安陆地处江北,栽种棉花不多,朱浩想大批量进购草棉织布,必须要有固定的进货渠道。 苏熙贵点头道:“草棉天下皆有,如官盐、茶叶一般到处可买,只是作为民间百姓家庭纺织所用,你要大批量织布……听我一句劝,还是织绫罗绸缎,更能盈利。” 苏熙贵根本看不起棉布生意,在他眼里,还是丝绸比较高端大气上档次。 朱浩笑道:“我织布不过是为了玩玩,哪儿有那么多蚕丝供我织?还是量大的草棉好。” “行,以后往安陆调运行货,给你多加一批草棉便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