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_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4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45节 (第7/8页)

然靠山吃山,除去茶农,好些采药农人和猎户也都得频繁入山谋生,即便普通人家偶尔也要赶山收集应季的食材,以供家中丰富餐桌。而永明郡仅浮汀山南麓一带大多修有山道和歇脚处,更有些石护栏铁锁链拦住危险的山涧一侧,以免出入危险,这些安化郡的北麓统统没有,虽说是一日半,两边差不多的脚程,可大半时间都是在安化郡内跟天然的山路过不去,待走到人家地界不出半日,就开始得见瓦屋茅楼的灯火鸡鸣了。

    而两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肉眼可见的差距。

    安化郡原本看着还算乐足,毕竟岁无饥馁也少灾厄,可对比永明郡人民的小康生活可就差得太多了。

    卓思衡路过的永明郡几处山乡虽土地简薄,但户户既有乡民耕织亦有人在外谋生,宋蕴和的驮队里便有七八个本地人,路经自家,他们都顺路捎带些外面买回来的玩意儿给家里的老人孩子媳妇姐妹,又拿些特产带出去托宋家其他外路的商队售卖,故而家家户户都有额外营生,更有与外界交应的机会,听宋蕴和讲,此处乡里和茶园都有好些人家将孩子送到外面做学徒的,郡上这两年想在附近修个乡塾,毕竟此地人口越来越丰,为求方便,这也是最好的解决孩子就学问题的方案,宋蕴和表示宋家一直积极配合郡里,他这一路来也是再看看选址,琢磨一下怎么选地建屋能让乡塾既能照顾到山乡的孩子也能顾及茶园的子弟孩儿。

    宋蕴和还很自豪地表示,这地和建屋的银子他们宋家已经决定自掏腰包,郡里只需派驻人手管理和日常教学即可。

    仿佛无时无刻不在彰显他们永明郡官民一心共创美好明天的愿景与努力。

    压力来到安化郡和卓思衡身上。

    不过他自馆驿出发,一路直到茶园都还保持着恬淡,好像此地什么都很新奇,不管宋蕴和怎么夸耀,他都特别配合地表示:

    “果真?”

    “原来如此!”

    “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啊!”

    三句话总能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半点看不出卓思衡在这场隐形的实地比较中是尴尬的那个。

    饶是宋蕴和纵横商海多年,从没遇到过如此滑不留手的年轻人。

    再说尴尬有什么用呢?要是尴尬和羞惭能解决问题,那卓思衡现在就能憋出大姑娘上花轿拜堂的大红脸来。然而态度并不能让问题消失。

    卓思衡认为,他来这里就是为了改变现状,安化郡摊上姓何的做父母官实属倒了大霉,哪怕被比成这样,他也更该厚起脸皮多学多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