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穿成靖康之耻后的帝姬 第84节 (第1/5页)
其他的官员们亦如此,对赵寰让娘子们来做事不以为意,变成了忐忑不安。 他们所做的实际差使,并不那么高深,哪怕娘子们没考过科举,也能做得头头是道。 张浚突然想到赵寰曾随口说了句话:“若要讲做账,铺子里的账房师傅,他们完全能进衙门做事,哪怕是户部的差使都不在话下。只一道科举考试,将他们拦住了。” 他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忆起了以前在读书时,有同窗擅长算学,喜欢观星,预测天气。 可惜,读四书五经时,靠着死记硬背尚能对付过去。只策论文章写得一塌糊涂,结果名落孙山。 眼下的科举,是否真替国家选取了栋梁之材,张浚在心底,已经产生了微微的动摇。 赵寰待到大家都慢慢布上了正轨,对张浚三人道:“将庙宇道观的度牒,赋税拿出来,我们统计一下。” 三人一下惊了,互相看着彼此,皆面露惊骇与担忧。 照着大宋的律令,并非人人都能随便剃度出家,必须要有朝廷的度牒。每张度牒,需要向衙门上交近两百贯钱。 出家人犯了事,哪怕是杀了人,皆免除律法处置。寺庙的田产,也不用上交赋税。 在大宋立国之初,度牒发放还比较严格,后来就渐渐松了。 衙门官员有好处可拿,大宋寺庙的出家人愈发多。度牒贵,有好些人将头发一剃,便充作了出家人。 寺庙靠着田产,香火银,势力越来越大。收留江洋大盗,藏污纳垢比比皆是。 赵寰现在没空理这件事,微笑道:“我先看看,还是那句话,总得心中有数。” 三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前去拿了寺庙的度牒与账目来。赵寰飞快翻了一下,笑道:“还真是有意思,在以前太平丰年时,衙门发放的度牒还要多一些。近几年,却越来越少了。如何想,都不应该啊!” 赵开叹了口气,老实道:“不敢瞒赵统帅,度牒虽少,寺庙里的出家人,却愈发增多。我今年去了城东的安城寺烧香,每次都见着寺里多了好些陌生的面孔。一来,好些百姓日子过不下去,赋税太重,干脆将田产捐给了寺庙,做了出家人。二来,度牒钱太贵,拿不出钱财的,便去庙里做了苦力,求得一口饭吃。还有好些,他们度牒是真,只没入衙门的账。” 赵寰唔了声,道:“不仅仅是成都府,全大宋差不多地方,皆是此种情形。北地只有燕京的寺庙清理了一部分,其他地方,我还没能腾出手来解决。不过,这件事不能拖了。” 虞祺想了想,语重心长道:“寺庙里不乏亡命之徒,好些身上都背着人命。比起拖家带口的百姓,他们没了顾忌,又人数众多,一旦反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