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她喜欢违背神的意愿(2136) (第2/3页)
会。
上半年,她还没有开始一段新的关系,她以为他们会一直保持交付真心但不必说爱的平衡。
那时候,她在北京住在万明羽常住的酒店,若无其事地跟万明羽开玩笑,说自己车贷房贷在身,能省则省。
她说,如果你不需要这段(不伦不类的)关系了,通知我就好。
她喜欢用洒脱的言语矫饰自己的形象。语言是她唯一的最后的战场了。
几个月过去,她此次去北京前和万明羽有过通话,聊天中无意中提起买高铁票的事情,万明羽才知道她要去北京。
万明羽打断她的讲述,“你说过,你去哪都会和我说。”
这是她回国后跟万明羽形成的默契,城市被划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区,她入职时填的紧急联系人都是万明羽,踏入新的城市意味着要接受新的规则下的风险。
刚才,他们在聊这两年一级市场的变化。疫情这一年多以来,一级市场遭受的打击是有目共睹的。
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学术对话,但是万明羽显然说了界限消弭的话。对着市场“指点江山”的她有一瞬间不知如何作答。
如果没有完美答案,那就想到什么答什么。
“我以为这个约定是有限期的。并且我以为你会对我的行程没有兴趣。”她真诚作答。
“我在北京,过来吧。”
“北京?不是说在广州吗。”
万明羽轻笑,“嗯,回来了。”
没有及时汇报身处何地的理由跟她一样,以为约定有限期,觉得她已经不在意。
有时候人的关系就是那么奇妙,以为老死不相往来,却可以通过一段对话放下心结,以为即将相携迈向未来,却因为充满攻击性的言语一拍两散。
人活在这样一个夹缝里。一方面,她知道作为一个刚分手的女性貌似要和异性保持合理适当,或者说只聊工作的关系,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她本来早就跳出规则之外,“自由”告诉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想爱谁就爱谁,想不爱就不爱。
后者让她有意逆行。
在这样语境里成长的女性接受了一套既有规则的驯化,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