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尊莫怪_给读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给读者。 (第1/4页)

    

给读者。



    终于结束了。

    最近太忙,其实很多都已经写好,先说一说涉及的内容吧。

    本文的主角是褚绥和应芜。其实也代表着两种思想的对立,整篇文章基本都是基于儒释道思想来写的,当然也都是浮于表面的。

    1.故事框架。

    先聊聊整个故事的框架吧,之所以这样跳跃,就是因为应芜本身是一个“精神失常”的人,她的记忆是破碎的,为了减少理解难度和写作难度,我也没写“记忆是不可靠的”,所以应芜的记忆一般都是确实发生的事。全文已经结束,所以大家应该也明白,记忆停留在情窦初开的应芜苏醒在灭世后的现实,故事的起点其实就是应芜情欲的出现,个人认为情欲本身就是一种有私,所以取这个节点也是应芜走向这种结局的原因,就是“私”。之后的设计基本就是回忆与现实的穿插,应芜的惊慌主要是来源于记忆与现实的不对等,一般意识流的作品在看完整个故事就会豁然开朗,不知道读者们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毕竟只有一个视角,通读下来应该还能理解。

    2.思想方面。

    然后就是思想的对立导致的矛盾。

    褚绥本身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上善若水,所以他是水龙,他的性格也是基于上善若水来设计的,包容万物、不争不抢、从容不迫。关于生死的态度,像褚绥、苍列都是认同“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走向死,死是生的开端)”、“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生如浮萍,死后安然)”,是典型的道家生死观。除此以外,褚绥的世界观主要是基于“泛爱万物,天地一体”来的。

    而儒家的代表主要是少昊所建立的帝王体系,儒家当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不过这里我只取了其作为统治工具的能力,儒更倾向于大济苍生,在文中主要起到了思想教化的作用,之所以这么设计主要是因为道教的神仙体系应该也受了不少儒家思想的影响,如果按照老庄的自在逍遥齐物论的想法,仙家应该不是现在很多影视文学所呈现的样子,动不动就绝情断爱伦理纲常,我一直不理解很多师徒恋弄得那样罪大恶极恨不得必须将犯错的处死,也不至于那样吧?当然这都是很肤浅的东西,我写的跟哲学一点边都不沾。

    然后是佛教的思想,这个主要是利用了佛教的“四劫”,贴个百度的解释“四劫,佛教中指成劫、住劫、坏劫、空劫”,我个人简单的理解就是世界的诞生发展灾祸毁灭的轮回,也就是褚绥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