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魅(民俗怪谈)_加官进爵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加官进爵8 (第1/4页)

    

加官进爵 8



    铁锁发出一声轻微的声响,谢萦屏住一口气,小心翼翼地迈出一步。

    扑面而来的是极陈旧的一股土腥气,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谢萦平举着白蜡烛,向飞舞着尘埃的室内照去。

    黑暗中,无数张脸正沉默地凝视着她。

    谢萦后背条件反射地一紧,呼吸窒了一瞬,才发现那是一整墙的傩戏面具。

    一排排长度将近半米的纸面具,暴珠竖眉,金刚怒目,作嬉笑与忿怒相。大部分面具上还带着蓬草做的头发,上面积满了灰,在黑暗里显得异常狞恶。

    谢萦缓缓走进房间,微弱的烛光将这间房子照亮。

    很典型的农村砖瓦房布局,整面墙上挂满了面具,中央放着一张供桌,上面供的是“赐福镇宅圣君”的钟馗像。

    孙婆婆的房子里没什么值钱东西,村委来治丧的人也是草草了事,办过白事以后,许多杂物凌乱地堆在堂屋里。谢萦环视一圈,值得注意的也就只有正中的一张八仙桌,上面摆着煤油灯和搪瓷盆,都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蜘蛛网。

    这种老式的煤油灯是八十年代时农村自制的简易版,灯头是玻璃瓶,细颈大肚,仿佛一只开口的蛤蟆,插在用光的墨水瓶上。

    煤油已经干了,细管穿着发黑的灯芯。这盏灯废弃已久,已经不可能再点亮了。

    谢萦抬了抬烛碟,视线逐一移向八仙桌上的其他物品。

    孙婆婆还活着的时候,她应当就是在这里点着煤油灯做面具。

    现在工厂给面具开模的时候用的都是泡沫人台,孙婆婆当年是泥土和着香灰末,压出了型。那只人台就堆在桌子上,旁边的搪瓷盆里还残留着些灰色的碎渣。

    谢萦戴好一次性塑料手套,轻轻拈起一点,那是干透的碎屑,上个世纪,农村就是这样自制纸浆的,旧报纸撕碎成条,和了面粉和胶水,在搪瓷盆里打成浆状,就能一层层糊到人台上去了。

    做面具的时候,纸浆要覆盖整个模具,等干透了再剥下来,用剪刀剪出鼻子和眼睛的孔。

    那么……

    如果这些纸浆,不是糊在模具上,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